<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读书笔记

2020/06/29 posted in  读书笔记
Tags: 

P.S.: 原文的摘录在笔记中会用 斜体加粗 表示

导论

导论介绍了本书的写作目的: 为读者 介绍批判性思考

并且将本书的内容划分为3个部分:

  1. 背景: 帮你正确理解一些概念
  2. 易犯的错误: 识别并避免常见的谬误
  3. 策略: 教你解决问题的技巧

第一篇 背景

本篇会讨论7个重要的概念:

  1. 个性
  2. 批判性思考
  3. 真理
  4. 知识
  5. 观点
  6. 证据
  7. 论证

第一章 你是谁?

这一章是对"个性"概念的探讨
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不仅包含客观的身高体重年龄, 也包括主观的情感和喜好.
而我们之所以能成为现在的我们, 不仅仅是"由于我自己的选择".
事实上, "世界对我们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认识"

时间和地点的影响

时代背景和生活的环境会塑造一个人
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或文化背景下,会使你成为一个不同的人。即使你叛逆你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的价值观,它们仍然会代表你生活的环境——换句话说,它们依然会影响你作出的反应。

大众文化的影响

大众文化: 广播媒体、报纸、杂志和流行音乐
特点: 影响力巨大, 且隐蔽
比如, 现代广告通过诉诸情感, 改造了我们的价值观: 广告经常描绘消遣比工作更让人满足,自满比自制更令人渴望,物质主义比理想主义更有意义。
比如, 电视节目, 通过不断地打断和转移我们的注意力, 并持续不断的为我们创造新的刺激来俘获观众, 同时也造成了我们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比如, 越来越多的需要思考的书籍被消遣之作代替, 严谨的回答被简单的判断代替, 公正的报道被轰动的爆点代替, 政客们更关注的不是政策而是营销.
总之, 大众文化总是通过迎合我们的欲望来放大我们的缺点, 而这种影响不是突然地, 而是潜移默化的.

操纵的“学问”

人们不仅会被操纵, 而且很容易被操纵, 人们之所以这么容易被操纵, 恰恰是因为人们相信"自己不会被操纵"
对于人而言, 不仅情感会被操作, 甚至记忆也会被操纵

心理学的影响

心理学不仅在观察这我们的思想, 心理学也在改变着我们的思想
心理学家们从我们的思想中总结出规律并提出假设, 而一旦我们被其假说所说服, 我们的思想也会受到其支配

成为个体

我们的个性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后天不断地演化而来的.
而在演化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在个性的演化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一个谨慎的态度, 并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来保证我们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个体, 而不是被各种别有用心的信息操纵的人:

  1. 你对任何信息的第一反应都应当是尝试性的, 而不是毫无保留的接受
  2. 思考你为何会作出此种反应
  3. 思考你还可以作出其他那些反应
  4. 判断是否有其他反应比第一反应恰当

第二章 什么是批判性思考?

什么是"思考"?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及它, 却又很难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它包含的意涵广泛, "从白日梦到反思和分析"都可以被称为"思考"
人们总是被要求"思考", 但是,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广泛、有效的思维训练是例外而非常规"
我们大多数所谓的推理在于为继续相信我们已经相信的东西找到理由

心智、大脑,抑或两者兼有?

心智(mind)和大脑(brain)两者是否相同?
大脑(brain)是物质的, 而心智(mind)则是形而上的
大脑是思考的必要条件,但没有表明大脑是思考的充分条件
心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消极: 约翰·洛克(John Locke)认为心智是"经验书写于其上的“白板”"
积极: 莱布尼茨(G. W. Leibnitz)认为心智是"我们用以采取主动并行使我们自由意志的工具"

批判性思考的定义

思考和感觉的区分
感觉是应激的主观反应
感觉不能代替思考, 因为它极不可靠
思考则是用以解决问题、作出决定或取得理解而进行的有意识的精神过程
感觉和思考之间的关系,感觉需要检验才能信赖,而思考就是检验感觉最合理和最可靠的方法
思考有两大类:创造性的和批判性的
批判性思考的本质是评价
批判性思考中所使用的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是提问探索性的问题
非批判的思考者会接受他们自己最初的想法和他人陈述的表面价值,而批判的思考者则质疑所有的想法
批判性思考也通过提出问题来分析议题

总结一下, 本段主要讲了两个划分
其一, 是思考和感觉的划分, 他们的主要区分点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
感觉是无意识的(应激的)主观反应
思考是有意识的探索过程
其二, 是创造性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划分, 文中只讲了批判性思考, 而我又查了一些资料, 对创造性思考进行了自己的理解
我认为二者的主要区分点在于思考的对象
创造性思考是对未知的思考, 它可以是对未知事物的思考, 也可以是对已知事务的未知方面的思考
而批判性思考则是对已知的思考, 是对已知事务批判性的评价, 是对已知事务合理性的验证
到这里, 我们可以试着去定义一下什么是思考了,
在我看来, 思考就是对客观事物合理化的过程
既然有"合理化", 那我们就应该先定义什么是"合理", "合理"就像是数学中的公理一样, 不证自明. 我们会根据我们自身的经验为理解世界设定一些"公理", 这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这些理念就是正确的.
这其实就像是"拟合"
创造性思维就是用我们的"公理"去解释未知的事物
而批判性思维就是, 我们如何评价别人的解释

批判性思考者的特点

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四个误解

  1. 认为,能够通过推理来支持自己的信念,就可成为批判性思考者 还要看推理是否合理和充分
  2. 批判性思考者从不模仿他人的思想和行动 重要的是合理而不是独特
  3. 批判性思考是一个人头脑中拥有许多正确答案的同义语 思维主要是寻找答案的过程, 而且很难评判什么是"正确答案"
  4. 批判性思考不能通过学习来获得,人们要么“有”、要么没有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考是一个习惯问题, 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批判性思考者的两个特征

  1. 提出恰当问题的技巧
  2. 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思想,积极和消极地运用心智

批判性思考者往往有这样一些特点
有清晰的自我认知, 不回避问题和争议, 并保持好奇心和耐心, 理性客观, 愿意倾听, 不极端, 克制情感

直觉的作用

直觉是我们对事物的直观感受
有时直觉可以帮助我们处理问题, 但是它有着一些局限性:

  1. 即是直觉能够帮助我们处理一些问题, 但是这也是建立在我们平时的良好的思维训练的基础上
  2. 直觉有可能出错
  3. 由于幸存者偏差, 我们很难对直觉作出客观评价

有些学者认为, 所谓的直觉, 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进行了思考

批判性思考的基本活动

思考的顺序应该是
调查(收集证据) -> 解释(整理证据) -> 判断(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可以先假设然后再论证
但是不能用预设立场去干扰推理

批判性思考与写作

写作有两个作用:

  1. 发现思想
  2. 交流思想

对于"发现思想"而言, 写作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思维的过程, 由此可以更好的发散思维并验证

批判性思考与讨论

讨论一定会带来矛盾, 这种矛盾一方面会促进我们解决问题和决策, 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情绪上的对立
为了促成前者而避免后者, 我们应当遵循一些原则

  1. 只要可能,就提前做准备
  2. 设定合理的预期: 不要期望自己一定能说服对手
  3. 抛弃自我中心和个人议程: 尊重别人的观点
  4. 起作用但不主导一切: 适度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不要过于滔滔不绝, 要不要过于沉默
  5. 避免分散注意力的讲话习惯: 你的表达要清晰明了、直截了当和经济有效
  6. 积极的倾听: 倾听, 并保持注意力
  7. 负责任地判断思想: 审慎的思考, 而不是简单地感觉
  8. 抵制喊叫或打断的冲动

避免抄袭

避免不经意间的抄袭

  1. 当你研究一个课题时,把其他来源的思想与你自己的思想区分开来 查阅资料时, 把每条信息的来源都记录下来
  2. 当你阅读每个资料来源时,用笔记记下你想在自己的写作中引用的思想 可以用圆括号标注引用的信息源, 用方括号标注自己对引述的评价
  3. 你在写论文时,通过审慎地运用引语和改述来把借用的思想和语言加入你自己的作品中。

第三章 真理是什么?

过去人们常常谈论 绝对真理
有人相信它存在, 认为它是一种精神实在, 这些人中有人认为它可以被认知, 另一些则认为它不能被认知
而另外一些人则干脆认为它不存在, 认为它只是一个空洞的观念
现在人们所谈论的所谓"真理"更相对和主观, 也不注重检验其合理性

究竟始于何处?

在孩提时代, 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往往依赖于外界的灌输(比如, 父母), 虽然成年以后我们能够依赖自己的判断去认知世界, 但是童年时被灌输的观点依然后影响我们一生

不完善的感知

感知的缺点:

  1. 会受主观情绪的影响, 感知是有选择的, 有局限性的
  2. 经常出错

不完善的记忆

即使我们的感知最初是正确无误的,我们的记忆也经常扭曲它。
尤其是细节.
我们会用自认为合理的行为代替真实发生的事情.

有缺陷的信息

我们坚信一件事情为真理,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接受到的信息.
而我们所接受到的信息很可能会误导我们, 即是你是该领域的专家.

即使最明智的人也会出错

群体判断或许会好些, 但也会出错

真理是发现的,不是创造的

我们可以创造信念, 但是无法创造真理
我知道我有局限性并且容易出错。而且,毫无疑问,我将永远不可能找到自己想知道的所有答案。但是,我可以观察得更准确一点,权衡问题更全面一点,作出决定时更仔细一点。如果我这么做了,我就会更接近真理。

总结

真理分为两种, "绝对真理"和"相对整理"
历史上人们有很多关于"绝对真理"的观点, 但是从未找到过一个能够被描述出来的"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会更主观一点, 但是"相对真理"会更受限于我们的感知/记忆和依凭的信息以及作出的判断, 从而"并不总是正确"
我们往往只能更逼近真理, 而不是达到真理

第四章 认知意味着什么?

我们坚信的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认知的必要条件

知道不仅包括正确答案。它还包括认识到你已经拥有了它。
认知通常也意味着其他事情——有能力表达知道什么和我们如何得知它
不仅知道, 还要能确信你知道的即是正确
不仅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检验你自己的知识

我们所认为的"真理"可能并不是正确的
摆脱自负。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开始学习他认为自己早已知道的事。

我们如何知道

主动的获得知识:

  1. 检验和证实
  2. 推理和分析

被动的获得知识:

  1. 学习
  2. 交流

被动的获得知识的缺点: 知识可能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扭曲

为什么认知是困难的

认知困难的原因:

  1. 老问题没解决
  2. 新问题又出现了
  3. 已经解决的问题被忽视或否认, 又变成了未解决的问题

一个警示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塔萨代部落(Tasaday tribe)真伪性的故事

信仰是一种形式的知识吗?

宗教信仰这一术语表示对不能证明的某事的信仰
这并不是说相信的事情不真实,而只是说它的真实性不能被确定性地证明

知识的障碍

设定就是把某事看作理所当然的
未予确证的设定的主要负面影响是其扼杀了通向知识的好奇心。

猜想是提出一个直觉判断或是冒险提出一个对正确性没有任何信心的答案

因为设定扼杀了好奇心,而猜想拒绝了证据的重要性,所以它们任何一个都不可能通往知识

通往知识最可靠的方法:

  1. 谨慎的断言
  2. 坦承自己的无知

第五章 你的观点有多少根据?